戏说红楼梦:智慧刘姥姥12
安 文
第四十回,当刘姥姥喊出“老刘老刘,食量大似牛,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”时,曹雪芹详细描绘了贾府众人的反应,其中王夫人的反应非常值得注意,原著写的是: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。这是曹雪芹堪称封神文笔之一,却很少有读者注意王夫人的这个动作。当刘姥姥闹出这个笑话时,王夫人立即反应过来,这是王熙凤授意刘姥姥,两人打配合,故意逗大家开心。但刘姥姥搞笑效果又实在太好,所以王夫人一边笑,一边指着凤姐,这一指就把所有的心理内容都表达的一清二楚。中国文学史上,这样身临其境的笔法,实在少见。贾母、王夫人、王熙凤、林黛玉也都能看出来,但她们都当作看个笑话,不会去较真刘姥姥的“装”,就好比看相声小品,观众被逗得前仰后合,并不代表观众都是傻瓜,看不出台上的人是在演戏。
刘姥姥搭救巧姐
正因为刘姥姥是通过“装糊涂”,获得荣府太太小姐们的好感,就注定这种情谊并非公正平等的。这点很关键,涉及到刘姥姥最终营救贾巧问题。87版《红楼梦》最终结局,王熙凤临终将贾巧托付给刘姥姥。巧姐被卖去风月场所后,刘姥姥四处寻觅,最终卖房卖地,散尽家财,才把贾巧救了出来。这个设置自然感人,但无疑不符合原著本意,更不符合实际情况。刘姥姥一个七八十岁的老人,为什么能越过女婿王狗儿和女儿刘氏,将家中田地房产给变卖掉,而且还是倾家荡产,这无疑过度放大了刘姥姥的道德光辉。
狠舅奸兄算计贾巧
贾巧的判词,雪芹写的是“偶因济刘氏,巧得遇恩人”,一个“偶”,一个“巧”,都是告诉读者:贾巧被救,是在一个很偶然契机下发生的事,而非87版演绎的那样,刘姥姥四处寻觅,散尽家财,简直是呕心沥血救贾巧,一点儿也不偶然,也不巧合。真正的结局大概率是:贾家破败后,贾巧被狠舅奸兄算计,陷入困境,恰好遇上了刘姥姥。刘姥姥认出贾巧,就顺手将贾巧救了出来,一切都是偶然,一切都是一个巧字,根本不需要刘姥姥散尽家财。而且最现实的一个情况是,如果真的要倾家荡产才能救贾巧,刘姥姥就没法出手相救了,既要具备爆棚的道德感,又要过女儿女婿这一关,实在是太为难刘姥姥了。
刘姥姥确实受了贾家恩惠,但她和贾家人并非平等关系,她是通过装疯卖傻,充当女篾片才获得这些资助,要说刘姥姥从内心深处敬佩这个家族,却也未必”,87版《红楼梦》为宣扬真善美,自然要把刘姥姥打造成完人,但读者自己心里要清楚,这些内容是不真实的,善固善矣,真却未真。